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什么症状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该病可能由免疫异常、病毒感染、药物因素、遗传因素、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等方式确诊。
1、皮肤黏膜出血点
儿童四肢及躯干可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红色或紫色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常密集分布。可能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血小板有关,伴随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磕碰,可遵医嘱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或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
2、瘀斑
轻微外伤后易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多见于关节伸侧和受压部位。与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可能伴有乏力症状。建议家长避免给儿童使用硬毛牙刷,限制剧烈活动,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3、鼻出血
突发性鼻腔出血量较多且难以自行止血,常见于干燥季节。因鼻腔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出血时需保持坐位前倾,用冰袋冷敷鼻梁,医生可能开具血宁糖浆或氨甲环酸片辅助治疗。
4、牙龈出血
刷牙或进食时牙龈渗血,口腔黏膜可见血疱。与血小板数量不足相关,需改用软毛牙刷,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若出血持续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或维生素C片。
5、内脏出血
严重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血尿等,提示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出血。多发生于血小板计数极低时,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输注血小板并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促进血小板生成。
家长应定期监测患儿皮肤出血情况,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饮食选择易消化软食,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猪肝。急性期限制活动,恢复期逐步增加运动量,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血小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