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患了流感后会有哪些表现
流感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咽痛等症状。流感主要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常见表现有全身乏力、鼻塞流涕、寒战、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吐或腹泻。
1、发热
流感引起的发热多为突然发作,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持续3-5天。发热时常伴随面部潮红、皮肤干燥,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体温升高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建议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过度包裹衣物。
2、头痛肌肉痛
病毒毒素刺激会导致明显的头痛和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以腰背部、四肢近端为著。这种疼痛区别于普通感冒,具有全身性、持续性特点,活动时加重,可能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关。适当卧床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3、呼吸道症状
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白痰,咽部充血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可导致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卡他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胸骨后灼痛感。保持空气湿润可减轻呼吸道刺激。
4、消化系统症状
儿童流感患者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型表现,与病毒毒素影响胃肠蠕动有关。成人可能出现食欲显著下降,伴随口苦、味觉异常。需注意预防脱水,少量多次补充电解质溶液。
5、并发症征兆
当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意识改变、胸痛等症状时,提示可能继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易出现病情加重,需要立即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流感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汤羹等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密切观察体温和症状变化,若3天后无缓解或出现新发症状需及时复诊。痊愈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