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白血病化疗后感染可能由中性粒细胞减少、黏膜屏障损伤、免疫功能抑制、导管相关感染、环境暴露等因素引起。化疗药物会破坏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同时损伤消化道黏膜屏障,增加病原体入侵风险。
1、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中性粒细胞是抵御细菌感染的主要防线,当绝对值低于0.5×10⁹/L时,发生严重感染的概率明显增高。常见表现为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口腔、肛周等部位易出现局部感染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白细胞增生。
2、黏膜屏障损伤
化疗药物可造成口腔、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形成黏膜炎和溃疡。破损的黏膜失去物理屏障功能,使定植菌群侵入血流。临床常见口腔黏膜白斑、吞咽疼痛、腹泻等症状。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3、免疫功能抑制
化疗会同时影响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功能,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重缺陷。患者对病毒、真菌等机会性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带状疱疹、肺孢子菌肺炎等特殊感染。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时可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对特定病原体可预防性使用阿昔洛韦片、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药物。
4、导管相关感染
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可能成为细菌定植的通道,导管内壁形成的生物膜使病原体难以清除。表现为导管出口处红肿、发热伴寒战,血培养阳性率高。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严重时需拔除导管。
5、环境暴露
医院环境中的耐药菌、家庭环境中的曲霉菌等均可成为感染源。化疗期间应避免接触鲜花、盆栽等可能含有真菌孢子的物品,住院期间需进行保护性隔离。接触食物前要彻底洗手,食材需充分加热,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每日监测体温变化。饮食应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羹、鱼肉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护理,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发热超过38℃、寒战、咳嗽咳痰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