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疼痛时如何缓解
结石性胆囊炎疼痛可通过热敷、调整体位、禁食、药物止痛、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结石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阻塞胆管、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右上腹剧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热敷
用40-45℃温热毛巾敷于右上腹,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放松胆管平滑肌。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胆囊痉挛,但皮肤感觉异常或存在腹部皮肤破损者禁用。家长需注意水温避免烫伤儿童。
2、调整体位
采取右侧卧位或膝胸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帮助结石移位。避免平躺或左侧卧压迫胆囊,可垫高腰部30度。急性发作期建议绝对卧床,减少体位变动引发的绞痛。
3、禁食
疼痛发作时应立即禁食12-24小时,减少胆汁分泌需求。症状缓解后逐步引入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禁止摄入油炸食品、肥肉、蛋黄等高脂食物,避免刺激胆囊收缩。
4、药物止痛
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胆道痉挛,或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抑制炎症介质。胆绞痛剧烈时可能需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但需警惕掩盖穿孔症状。禁止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胃肠刺激。
5、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或合并胆囊坏疽者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诊情况下可能选择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术前需完善肝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术后注意引流管护理及早期下床活动预防粘连。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低脂饮食,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过度劳累。建议每半年进行肝胆超声复查,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腹痛加重时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长期随访,注意腹泻、脂肪泻等胆盐代谢异常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