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病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要重视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结构或功能缺陷,出生后即可被发现,主要危害包括生长发育迟缓、心力衰竭及严重缺氧等。
1、心脏结构异常
心脏结构异常是先天性心脏病的核心问题,可能涉及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这些结构缺陷会导致血液分流异常,增加心脏负担。房间隔缺损可能引起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大,室间隔缺损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会使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出现异常通道。这些异常需要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部分病例需手术矫正。
2、生长发育迟缓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儿童。心脏功能不全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患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进食量少、易疲劳等症状。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强化干预。
3、心力衰竭风险
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肝脏肿大等。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满足身体需求,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出汗多、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心力衰竭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4、缺氧并发症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会导致严重缺氧,表现为口唇和指甲床青紫。长期缺氧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儿在哭闹或活动时缺氧加重,可能出现蹲踞现象以缓解症状。严重缺氧需要吸氧治疗,部分病例需尽早手术改善循环。家长需注意避免患儿剧烈活动,预防呼吸道感染。
5、感染性心内膜炎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增高,细菌可能附着在心脏缺损部位繁殖。表现为持续发热、乏力、心脏杂音变化等症状。日常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非常重要,在进行牙科操作或手术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预防或治疗感染。
家长应定期带患儿进行心脏专科随访,监测心脏功能变化。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过冷过热环境。喂养时采取少量多次方式,选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及活动耐力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预防呼吸道感染,按时接种疫苗,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