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新生儿肺炎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新生儿肺炎的原因主要有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吸入性因素以及免疫力低下等。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需及时就医干预。
1、宫内感染
母亲妊娠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或B族链球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这类感染常导致胎儿肺部发育异常或炎症反应,出生后表现为呼吸急促、呻吟等症状。需通过血培养、胸片等检查确诊,治疗以静脉用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为主,同时需监测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的溶血反应。
2、产时感染
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亲产道内的病原体,如大肠埃希菌、衣原体等,可能引发新生儿肺炎。这类患儿多在出生后24-72小时出现发热、呼吸暂停等症状。需采集胃液或气管分泌物培养,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抗感染治疗,严重者需呼吸支持。
3、产后感染
出生后通过医护人员手部、医疗器械或环境接触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患儿表现为咳嗽、口吐泡沫,胸片可见斑片状阴影。需隔离治疗,轻症可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重症需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强调母乳喂养以增强被动免疫。
4、吸入性因素
羊水、胎粪或乳汁吸入可导致化学性肺炎或继发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多见于足月儿,需立即气管插管吸引,后续可能需注射用氨溴索化痰。喂养不当引起的乳汁吸入常见于早产儿,应调整喂养姿势和速度,必要时改用管饲。
5、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IgG水平低、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易发生机会性感染。这类肺炎病情进展快,可能合并败血症,需经验性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同时输注血浆补充抗体。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预防性使用注射用红霉素。
家长需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通风,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避免探视人员直接亲吻婴儿面部。母乳喂养有助于提供免疫球蛋白,但母亲患呼吸道感染时应佩戴口罩。发现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胸骨凹陷或肤色发绀时,须立即就医。出院后定期随访胸片,监测肺部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