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高发和酱油有关?医生建议:3种厨房调味品,最好少碰
每次打开厨房柜门,那些瓶瓶罐罐的调味品都在默默参与着我们的每一餐。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常用调料正在悄悄影响着全家人的健康。关于"酱油致癌"的说法,其实源于其中可能含有的4-甲基咪唑,这种物质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潜在致癌性。不过别急着扔掉所有酱油,关键是要学会辨别和选择。
一、需要留意的3种调味品
1、颜色过深的酱油
焦糖色素超标的酱油可能存在风险。选购时注意三点:摇动瓶子看泡沫是否细腻持久;观察液体是否呈红褐色而非漆黑;查看配料表是否含有过多添加剂。
2、反复使用的煎炸油
高温下反复使用的油脂会产生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建议煎炸食物时控制油温不超过180℃,且使用不超过3次。用过的油最好用来拌凉菜或做汤,避免再次高温加热。
3、散装廉价味精
部分小作坊生产的味精可能含有超标重金属。购买时认准正规品牌,使用时注意温度超过120℃时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虽然不致癌但会失去鲜味。
二、调味品使用安全法则
1、控制总量是关键
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可以用限盐勺量化,注意酱油、蚝油等含盐调料都要计算在内。
2、注意保存方式
开封后的调料要密封冷藏,尤其是含油脂的花生酱、芝麻酱等。发现霉变或异味立即丢弃,不要挖掉霉变部分继续使用。
3、巧用天然替代品
用香菇粉、虾皮粉代替味精;用柠檬汁、醋代替部分盐;用葱姜蒜、香草提升风味。这些天然调味方式既能减盐又增加营养。
三、健康调味新选择
1、酿造酱油优于配制
选择标注"高盐稀态发酵"的酱油,这种传统工艺发酵时间更长,风味物质更丰富。注意查看氨基酸态氮含量,特级酱油应≥0.8g/100ml。
2、尝试新型低钠盐
低钠盐用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适合中老年人使用。但肾功能异常者需咨询医生,避免钾摄入过量。
3、自制复合调味料
将干香菇、虾皮、干贝等烘干打粉,加入少量盐和糖,可以做出营养又安全的天然味精。存放在密封罐中,能保存一个月左右。
厨房里的健康隐患往往藏在细节中。与其担心某种调料致癌,不如学会科学使用。记住三个原则:选择正规产品、控制使用总量、注意保存条件。改变从下一瓶酱油开始,让健康从厨房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