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该病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需及时就医治疗。
1、发热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伴随寒战、头痛等全身不适。发热多出现在疾病初期,与细菌毒素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脱水,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
2、腹痛
腹痛多位于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腹痛与肠道炎症刺激和肠痉挛有关。患者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可遵医嘱使用山莨菪碱片缓解肠痉挛,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口干等副作用。
3、腹泻
腹泻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每日可达10-30次,初期为水样便,后转为黏液脓血便。腹泻可导致严重脱水,患者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
4、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表现为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伴有肛门坠胀感,是直肠炎症刺激所致。患者排便时不宜过度用力,可温水坐浴缓解不适。需与痔疮等疾病鉴别,确诊需依靠粪便培养等检查。
5、黏液脓血便
黏液脓血便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特征性表现,粪便中混有黏液、脓液和血液,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患者需留取新鲜粪便送检,确诊后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补充营养。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传染他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汤、稀粥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儿童及老年人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治疗,避免疾病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