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诊断价值的压痛点常见有哪些
具有诊断价值的压痛点主要包括麦氏点、墨菲氏点、胆囊点、阑尾点、肾区叩击痛等。这些压痛点常与特定疾病相关,通过触诊可辅助临床诊断。
1、麦氏点
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处,压痛阳性多提示急性阑尾炎。该区域腹膜受炎症刺激时会出现明显反跳痛,可能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诊断需结合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阑尾。
2、墨菲氏点
墨菲氏点位于右锁骨中线与肋弓交界处,深压时患者因疼痛突然屏气称为墨菲征阳性,常见于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时可能伴随右上腹绞痛、黄疸,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使用解痉药如消旋山莨菪碱片,或胆道手术。
3、胆囊点
胆囊点位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点,压痛提示胆囊病变。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该点压痛显著,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伴有油腻食物诱发史。确诊需超声检查,药物可选熊去氧胆酸胶囊,反复发作者建议胆囊切除术。
4、阑尾点
阑尾点即麦氏点,但需注意与闭孔内肌试验、腰大肌试验等特殊检查结合判断。阑尾炎初期压痛局限,随炎症扩散可出现全腹压痛,血象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早期可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穿孔需急诊手术。
5、肾区叩击痛
肾区叩击痛位于第12肋与脊柱交界处,阳性提示肾盂肾炎或肾结石。常伴尿频尿急、血尿,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管型。治疗根据病原学选用左氧氟沙星片,结石需体外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
发现压痛点异常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按压加重损伤。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疾病,适量饮水维持泌尿系统健康,急性腹痛发作时禁食并保持体位舒适。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所有药物治疗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