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胃溃疡、慢性胃炎的区别
胃癌、胃溃疡、慢性胃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疾病性质、症状特征及治疗方式上。胃癌是恶性增殖性疾病,胃溃疡属于黏膜深层损伤,慢性胃炎则为长期炎症反应。
1、胃癌
胃癌是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肿瘤,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食用高盐腌制食品等因素有关。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隐痛或消化不良,进展期可出现呕血、黑便、体重骤降等症状。诊断需依赖胃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常用药物包括替吉奥胶囊、卡培他滨片等抗肿瘤药物。
2、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防御机制失衡导致的局部组织缺损,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典型症状为餐后上腹灼痛,可能伴反酸嗳气。胃镜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为主,常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同时需避免刺激性饮食。
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分为非萎缩性和萎缩性两类,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饱胀、食欲减退,部分患者无症状。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或萎缩改变,治疗以消除病因为主,如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酸,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同时需规律饮食避免烟酒刺激。
三类疾病均需定期胃镜随访,胃癌高危人群应每年筛查。日常需保持低盐清淡饮食,避免过烫、霉变食物,戒烟限酒。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胃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需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