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怎么治疗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氧疗、机械通气、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RSV感染通常由病毒直接侵袭、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环境因素、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基础措施,可通过抬高床头、定期拍背帮助排痰。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有助于缓解鼻塞和咳嗽。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2、药物治疗
帕利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高危婴幼儿的预防性治疗。利巴韦林气雾剂可用于重症病例的抗病毒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雾化吸入缓解气道炎症反应。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喘息症状明显者可短期应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
3、氧疗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要氧疗支持,经鼻导管给氧适用于轻中度缺氧。面罩给氧用于呼吸急促但意识清醒的患者。高流量湿化氧疗能改善通气效率,适用于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的患儿。
4、机械通气
出现呼吸衰竭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压力支持模式适用于自主呼吸保留者。严重ARDS病例需要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高频振荡通气用于常规通气无效的难治性低氧血症。
5、预防并发症
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营养支持维持血浆蛋白水平。监测电解质预防脱水及酸碱失衡,必要时静脉补液。中耳炎并发症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心肌损伤时给予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
RSV感染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恢复期适当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密切观察呼吸频率、体温变化,出现呼吸急促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复诊。哺乳期母亲接触患儿前需严格洗手,患者衣物应单独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