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怎么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3个疗法介绍
慢性硬膜下血肿可通过药物治疗、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与头部外伤、凝血功能障碍、脑萎缩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意识障碍等症状。
1、药物治疗
对于血肿量较少且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控制出血,配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若出现呕吐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征兆,须立即转为手术治疗。
2、钻孔引流术
在血肿最厚处颅骨钻孔放置引流管,适用于多数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该术式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监测引流量和性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硬膜下积气或复发,必要时需再次手术。
3、开颅血肿清除术
针对血肿机化严重或反复复发的病例,需行开颅手术彻底清除血肿及包膜。该方式能有效解除脑组织压迫,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出现癫痫、感染等并发症,需配合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发作。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应保持头部引流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升高。恢复期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但三个月内禁止从事高空作业或对抗性运动。日常注意预防跌倒,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恢复情况。若出现头痛加剧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需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