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形成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有哪些分型呢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理论中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胃黏膜长期受损,中医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瘀血阻络型。
一、脾胃虚弱型
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过度劳累损伤脾胃阳气,表现为胃脘隐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汤等。日常需避免生冷食物,可适量食用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
二、肝胃不和型
情志抑郁导致肝气犯胃,症状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治疗需疏肝和胃,方选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情绪管理是关键,建议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调节情志。
三、胃阴不足型
长期辛辣饮食或热病伤阴所致,表现为胃脘灼痛、口干舌燥。常用益胃汤或沙参麦冬汤滋阴养胃。饮食宜选择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忌食煎炸燥热食物。
四、脾胃湿热型
过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症状见胃脘闷痛、口苦黏腻。治疗采用清热化湿法,方用黄连温胆汤或三仁汤。日常需限制油腻辛辣,推荐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
五、瘀血阻络型
久病入络形成瘀血,表现为胃痛如针刺、舌质紫暗。常用丹参饮或失笑散活血化瘀。可配合艾灸足三里等穴位改善气血运行,饮食适当加入山楂、玫瑰花等活血之物。
中医调理慢性萎缩性胃炎需注重整体辨证,除药物治疗外,建议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情志调摄方面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疏解压力。适当进行腹部按摩或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体质调理周期较长,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坚持用药,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