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危害有哪些 了解心力衰竭的4个危害
心力衰竭的危害主要有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多器官功能损害、生活质量降低、预期寿命缩短。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病理状态,可能由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引起。
1、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泵血不足会加重心肌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2、多器官功能损害
心脏泵血减少会导致其他器官灌注不足。肺部淤血可能引发肺水肿,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肾脏血流减少可致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水肿;肝脏淤血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腹水。
3、生活质量降低
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限制日常活动,严重者需长期卧床。反复住院治疗影响工作和社会交往,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饮食需严格限制钠盐和水分摄入。
4、预期寿命缩短
中重度心力衰竭五年生存率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规范治疗虽能改善预后,但多数患者心脏功能呈进行性恶化,最终可能需心脏移植等终极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定期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克以内。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避免剧烈活动。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下肢水肿明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