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结合部腺瘤是什么意思
肾上腺结合部腺瘤是指发生在肾上腺皮质与髓质交界区域的良性肿瘤,通常属于无功能性腺瘤,多数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1.解剖定位
肾上腺结合部特指皮质与髓质过渡区域,此处细胞兼具两种组织的特性。腺瘤起源于该区域的皮质细胞,生长缓慢,直径多在1-3厘米,边界清晰。由于位置特殊,需通过增强CT或MRI明确肿瘤与周围血管、脏器的关系。
2.病理特征
组织学表现为排列规则的嗜酸性细胞团,胞浆富含脂质。免疫组化显示SF-1、MelanA阳性表达,与皮质来源一致。需与嗜铬细胞瘤鉴别,后者起源于髓质且表达嗜铬粒蛋白A。
3.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特异性症状,偶见腰部隐痛或腹部压迫感。极少数病例因瘤体压迫导致儿茶酚胺释放异常,出现阵发性心悸、头痛等症状,此时需排查是否合并髓质成分增生。
4.诊断标准
影像学显示肾上腺区类圆形低密度灶,CT值小于10HU,增强扫描呈轻度延迟强化。内分泌检查包括血皮质醇、醛固酮、儿茶酚胺代谢物检测,用于排除功能性肿瘤。必要时可行131I-MIBG显像辅助诊断。
5.处理原则
无症状且直径小于4厘米者可定期随访,每6-12个月复查影像。若肿瘤增长迅速或出现激素分泌异常,建议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需监测血压及电解质水平1-3个月。
日常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瘤体破裂,控制钠盐摄入维持血压稳定。建议每半年检测血钾和尿常规,观察有无潜在激素分泌异常。突发持续性腰腹痛或血压骤升时应立即就医,警惕肿瘤出血或功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