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了急性胃炎后的救护方法
急性胃炎可通过禁食、补液、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定期复查等方式救护。急性胃炎通常由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1、禁食
急性胃炎发作初期需完全禁食8-12小时,减轻胃肠黏膜机械性摩擦。胃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时,食物刺激可能加重呕吐和疼痛症状。待呕吐停止后,可尝试少量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家长需观察儿童是否出现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
2、补液
频繁呕吐导致体液丢失时,应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充电解质。轻度脱水者可选择口服补液盐散,按说明书比例配制。补液治疗需持续至尿量恢复正常且呕吐完全停止,过程中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部。
3、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能在创面形成保护层。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用药期间禁止饮酒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家长需确保儿童完整服用疗程。
4、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从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馒头、面条等低纤维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牛奶等蛋白质食物需待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后再添加,防止加重腹胀症状。
5、定期复查
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呕血、黑便时需及时复诊,排查胃穿孔等并发症。胃镜检查建议在急性期结束后进行,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完成规范的四联疗法,治疗后4周复查碳13呼气试验。
急性胃炎恢复期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紧张。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健脾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隔夜饭菜需充分加热。出现上腹隐痛或反酸症状时,可暂时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缓解,症状反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