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会有什么并发症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引发传导性耳聋、鼓膜穿孔、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及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等并发症。该病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或上呼吸道感染导致中耳腔负压及积液,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慢性病变。
1、传导性耳聋
中耳积液阻碍声波传导会导致暂时性听力下降,表现为耳闷胀感、听音模糊。积液性质从浆液性发展为粘稠胶耳时,听力损害可能加重。需通过声导抗测试确诊,治疗可选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溶解,配合咽鼓管吹张术改善通气。
2、鼓膜穿孔
长期中耳负压可能引发鼓膜局部缺血坏死,出现针尖样穿孔,伴随耳痛减轻但耳漏增加。穿孔边缘可见血性分泌物,需避免进水以防感染。小穿孔可观察自愈,较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术前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3、粘连性中耳炎
纤维蛋白沉积使鼓膜与鼓岬粘连,导致鼓室硬化。患者出现持续性听力减退,耳镜检查可见鼓膜萎缩内陷。早期可注射透明质酸钠减少粘连,晚期需手术分离粘连组织并放置中耳通气管。
4、胆脂瘤型中耳炎
鼓膜内陷袋上皮角化物堆积形成胆脂瘤,破坏听小骨及颅底骨质。典型症状为恶臭耳漏及渐进性耳聋,CT显示中耳骨质侵蚀。确诊后需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术后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复发。
5、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长期积液引发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蓝鼓膜体征。患者主诉低频耳鸣,MRI显示中耳特征性T1高信号。治疗需鼓膜切开引流,顽固病例可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抑制肉芽增生。
建议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加重中耳负压。急性期可热敷耳周促进积液吸收,饮食宜清淡并补充维生素A增强黏膜修复能力。出现持续耳闷、听力下降超过两周或耳痛加剧时,应及时复查耳内镜评估中耳状态。儿童患者家长需关注其抓耳、反应迟钝等表现,避免并发症进展影响语言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