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科是一个怎样的科室

介入放射科是通过影像设备引导进行微创诊疗的临床科室,主要开展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等精准治疗技术。

1、技术特点

介入放射科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超声等影像设备实时引导,通过穿刺建立直径2-5毫米的诊疗通道完成操作。典型技术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肺部结节、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等。这种微创方式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2、诊疗范围

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静脉血栓的取栓治疗;肿瘤性疾病如肝癌的载药微球栓塞、肺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出血性疾病如消化道出血的栓塞止血;疼痛性疾病如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消融等均属其诊疗范畴。部分四级手术已能替代传统外科开刀。

3、设备配置

科室标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部分配备CT-DSA复合手术室。辅助设备包含高压注射器、射频消融仪、冷冻治疗系统等。防护设备需达到铅当量0.5mmPb的辐射屏蔽标准,医护人员需佩戴个人剂量计。

4、团队构成

介入团队由取得介入资质的放射科医师、专科护士、技师组成。医师需完成3年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掌握血管解剖、介入技术及并发症处理能力。护士负责术中监护和导管室管理,技师负责设备操作和影像后处理。

5、发展现状

我国介入放射学已覆盖90%三级医院,年手术量超过300万例。新技术如纳米刀消融、放射性微球治疗等逐步推广。但基层医院仍存在设备不足、人才短缺问题,部分复杂手术需转诊至区域医疗中心。

接受介入治疗前后需注意穿刺部位护理,术后24小时保持制动避免出血。血管介入患者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肿瘤介入患者要监测肝功能变化。治疗期间出现发热、疼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返院检查。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术后康复,但具体方案需遵医嘱个体化调整。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