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为什么要做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细菌性脑膜炎确诊需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生化分析。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核心手段,主要有明确病原体、评估炎症程度、排除其他疾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五方面作用。
1、明确病原体
脑脊液培养可分离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致病菌,革兰染色能快速识别细菌形态。通过药敏试验可确定细菌对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等药物的敏感性,为靶向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通常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评估炎症程度
脑脊液检查可测定蛋白质和葡萄糖水平,细菌性脑膜炎典型表现为蛋白质升高超过1g/L、葡萄糖降低至血糖水平的40%以下。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持续异常的脑脊液指标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并发症风险。
3、排除其他疾病
脑脊液检查能鉴别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病毒性感染时脑脊液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含量正常;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改变,抗酸染色可能发现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抗原检测可排除隐球菌性脑膜炎。
4、指导治疗
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可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若培养持续阳性需考虑耐药菌感染或硬膜下积脓等并发症,可能需要改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脑脊液乳酸水平监测有助于评估抗生素疗程是否充足。
5、判断预后
脑脊液参数恢复速度与预后相关,持续异常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或蛋白质水平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脑脊液细菌载量高的患者更易发生脑水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需加强颅内压监测和脱水治疗。
腰椎穿刺后患者需去枕平卧6小时预防低颅压头痛,观察有无发热或神经症状加重。治疗期间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修复。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康复锻炼,定期复查脑脊液直至指标完全正常。出现头痛加剧、意识改变等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