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怎么检查出来
新生儿泪囊炎可通过泪道冲洗检查、裂隙灯检查、泪囊区按压检查、分泌物细菌培养、鼻内镜检查等方式诊断。新生儿泪囊炎通常由鼻泪管发育不全、先天性泪道阻塞、细菌感染、泪囊结构异常、分娩时羊水或胎粪残留等因素引起。
1、泪道冲洗检查
泪道冲洗检查是诊断新生儿泪囊炎的主要方法。医生使用生理盐水通过泪小点注入泪道,观察液体能否从鼻腔流出。若冲洗液返流或伴有脓性分泌物,提示泪道阻塞或感染。该检查能明确阻塞部位,操作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娇嫩的眼部组织。检查前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
2、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检查可观察新生儿结膜充血、睑缘红肿等炎症表现。医生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泪小点形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分泌物淤积。检查时需固定新生儿头部,配合使用荧光素钠滴眼液辅助评估泪液排泄功能。该检查能发现合并存在的结膜炎或角膜炎,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3、泪囊区按压检查
按压泪囊区观察是否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是简单的初步筛查方法。检查者用手指轻压内眼角与鼻梁交界处的泪囊部位,正常情况应无分泌物反流。若见黄白色分泌物溢出,提示泪囊内存在化脓性炎症。操作时压力需适度,避免用力过度导致炎症扩散。
4、分泌物细菌培养
取泪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该检查能指导抗生素选择,对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尤为重要。采集标本时需使用无菌拭子,避免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
5、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泪管下口是否通畅,适用于复杂病例。通过鼻腔插入细径内窥镜,评估下鼻道有无解剖异常或膜性阻塞。检查可能发现鼻泪管下端闭锁、鼻腔囊肿等结构异常。操作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家长发现新生儿持续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护理中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眼周,从内向外单向擦拭。按摩泪囊区有助于促进泪道通畅,具体方法为洗净双手后,用指腹从内眼角沿鼻梁向下轻压滑动。注意保持喂养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泪道探通术等介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