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怎么回事
一岁半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可能与疫苗反应、感染、过敏、脱水、中暑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遵医嘱用药、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1、疫苗反应
接种疫苗后出现低热是常见免疫反应,通常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之间,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此时建议家长保持宝宝衣着宽松,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无须使用退热药物。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等较易引起发热反应。
2、感染
接种时可能因交叉感染导致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表现为发热伴随咳嗽、流涕或腹泻。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若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超过48小时,应考虑细菌感染可能,需就医检查血常规。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需与疫苗反应鉴别。
3、过敏
少数宝宝对疫苗成分如明胶、抗生素等过敏,除发热外可能出现皮疹、面部肿胀等表现。家长应立即停止接种后续剂次,记录过敏症状出现时间,就医时可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治疗。严重过敏反应需肾上腺素抢救。
4、脱水
发热伴随进食减少或呕吐时易引发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家长应少量多次喂食母乳或口服补液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每公斤体重每日需补充50-100毫升液体,可观察前囟门凹陷程度判断脱水状况。
5、中暑
夏季接种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可能引发体温调节紊乱,出现高热无汗症状。家长需立即将宝宝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用冷水浸湿毛巾敷于大血管处。体温超过39摄氏度且意识模糊时,需紧急就医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等药物降温。
接种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以易消化的米粥、面条为主,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泥。每日监测体温3-4次,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若出现抽搐、持续嗜睡、拒绝进食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前往急诊儿科就诊。疫苗接种后2-3天出现发热仍属常见反应范围,家长无须过度焦虑,但需做好基础护理与病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