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牙龈出血怎么回事
白血病患者牙龈出血可能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白血病细胞浸润、口腔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进而引发牙龈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刺激后出血不止。
1、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会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导致外周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当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可能出现牙龈渗血,表现为刷牙或进食时出血难止。患者常伴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和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包括输注血小板悬液、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同时避免口腔创伤。
2、凝血功能障碍
白血病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消耗凝血因子,或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患者除牙龈出血外,可能出现血尿、消化道出血等全身出血倾向。需检测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急性期可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慢性期可口服维生素K1片改善凝血功能。
3、白血病细胞浸润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亚型易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增生肿胀呈灰白色,触碰后易出血。患者常伴有牙齿松动、口腔溃疡等症状。需通过牙龈活检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化疗,如注射用阿糖胞苷联合盐酸柔红霉素注射液,局部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
4、口腔感染
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口腔念珠菌感染或牙龈炎,炎症刺激可加重出血。典型表现为牙龈边缘红肿、口腔黏膜白膜覆盖。需进行口腔分泌物培养,可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抗真菌,配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细菌感染,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5、药物副作用
化疗药物如注射用甲氨蝶呤会抑制黏膜修复,抗凝药物如肝素钠注射液可能加重出血倾向。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牙龈渗血伴口腔黏膜糜烂。需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方案,必要时使用亚叶酸钙注射液解救,局部可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含漱止血。
白血病患者出现牙龈出血时应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口腔,避免进食坚硬食物。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观察出血量和持续时间。若出血持续15分钟以上或伴有发热、头晕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治疗期间应保持口腔湿润,定期进行牙周检查,避免使用含酒精漱口水刺激牙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