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显示肺部感染,实际却是肺癌
体检显示肺部感染但实际为肺癌的情况确实存在,通常与早期肺癌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炎症掩盖病灶或诊断技术局限性有关。肺癌可能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等诱发,早期可表现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
肺部感染与肺癌在影像学上可能存在重叠表现。部分肺癌早期在胸片或CT中呈现斑片状阴影、磨玻璃样改变,与肺炎的渗出性病变相似。炎性假瘤、结核球等良性病变也可能被误判为感染。当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或病灶持续增大时,需高度警惕肿瘤可能。支气管肺泡癌等特殊类型肺癌更易被误诊,因其常表现为弥漫性肺浸润影,类似重症肺炎。
部分肺癌会合并阻塞性肺炎。肿瘤生长导致支气管狭窄后,远端肺组织引流不畅易继发细菌感染。这类患者虽有真实感染存在,但根本病因是肿瘤阻塞。若仅治疗感染而忽略气道梗阻原因,可能延误癌症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测、支气管镜活检、PET-CT等检查可帮助鉴别。对于40岁以上吸烟者、有肿瘤家族史或持续咳嗽超过3周者,建议尽早就医排查。
定期体检时建议选择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尤其长期吸烟或接触致癌物的高危人群。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声音嘶哑、杵状指等肺外表现时,应及时到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诊。确诊肺癌后可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靶向治疗等方案,早期发现能显著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