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表现什么样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表现主要包括室间隔非对称性增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等特征性改变。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病的关键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心肌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脏功能状态。
1、室间隔增厚
室间隔非对称性增厚是肥厚型心肌病最典型的超声表现,厚度常超过15毫米,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大于1.3。增厚的心肌多呈梭形或结节样改变,回声增强且纹理紊乱。部分患者可伴有心尖部心肌肥厚,需通过多切面扫查评估。
2、左室流出道梗阻
约70%患者存在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超声可见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与室间隔接触。多普勒检测显示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峰值压差超过30mmHg时可确诊梗阻。该现象易受负荷状态影响,需结合药物激发试验评估。
3、SAM征阳性
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是特征性超声标志,与左室高流速血流产生的文丘里效应有关。该征象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彩色多普勒可见偏心性反流束。严重时可引起心输出量下降及肺淤血等症状。
4、舒张功能异常
心肌僵硬度增加导致舒张功能障碍,超声表现为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异常、组织多普勒e'峰减低。晚期可出现左心房扩大、肺静脉血流频谱异常等改变,这些指标对评估病情进展有重要价值。
5、其他伴随征象
部分患者可见乳头肌形态异常、心肌纤维化导致的斑点追踪应变率改变。心脏声学造影有助于显示心尖部血栓,三维超声可更准确测量心肌质量。约5%患者合并右心室肥厚,需注意鉴别诊断。
确诊肥厚型心肌病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及时控制高血压等合并症。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评估病情变化,出现呼吸困难或胸痛加重需立即就医。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改善症状,严重梗阻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室间隔切除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