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骨折后遗症有哪些
骨折后遗症主要有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慢性疼痛、骨不连等。骨折后若处理不当或康复不佳,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累及关节面时可能破坏软骨结构,导致关节面不平整。长期活动摩擦会引发关节肿胀、疼痛,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症状,晚期严重者需行关节置换术。康复期应避免过度负重,配合微波理疗促进软骨修复。
2、关节僵硬
长期固定制动会导致关节囊挛缩和韧带粘连,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常见于肘关节、膝关节骨折后,可能伴随晨起僵硬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关节松动训练,使用CPM持续被动活动仪辅助康复,必要时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
3、肌肉萎缩
制动期间肌肉缺乏收缩刺激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表现为患肢围度减小、肌力下降。骨折愈合后应逐步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严重者可能遗留永久性肌力减弱,需长期使用支具代偿功能。
4、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仍持续存在的疼痛多与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或内固定物刺激有关。表现为局部压痛、放电样疼痛,寒冷时加剧。可遵医嘱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缓解神经痛,严重者需手术取出内固定或切除异位骨化灶。
5、骨不连
骨折端未能正常愈合形成假关节,常见于血供不良部位如胫骨中下段。表现为异常活动伴疼痛,X线显示骨折线持续存在。需采用自体骨移植联合加压固定,或使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刺激成骨。
骨折后应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营养方面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质,可适量食用牛奶、鱼肉、西蓝花等。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出现持续肿胀、发热或疼痛加剧时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