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痛经的3个针灸疗法介绍
痛经可通过针刺关元穴、艾灸三阴交穴、电针疗法等方式缓解。痛经通常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等原因引起。
1、针刺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是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针刺该穴位能温经散寒,缓解小腹冷痛。操作时需由专业医师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可能出现经血色暗、有血块等症状,配合太冲穴效果更佳。临床常用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
2、艾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是足三阴经交会处。艾灸此穴可调和气血,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表现为经期小腹坠胀、得热痛减等症状。操作时将艾条悬灸于穴位上方,以局部温热为度。可配合使用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但须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3、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通过电流刺激增强针刺效果,常用于顽固性痛经治疗。选取中极、子宫等穴位,连接电针仪后用疏密波刺激。气血虚弱型患者可能伴有经量少、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配合服用乌鸡白凤丸。治疗时需注意电流强度调节,避免肌肉过度收缩。
针灸治疗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执业医师操作,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期间应避免受凉,忌食生冷食物,保持情绪舒畅。若痛经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适当热敷下腹部,练习瑜伽等舒缓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