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盘点盆腔炎的2大感染途径
盆腔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经生殖道逆行感染和邻近器官炎症扩散两种。盆腔炎通常由病原微生物侵入生殖系统引起,可能伴随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经生殖道逆行感染
病原体通过阴道、宫颈上行至子宫内膜、输卵管等部位引发炎症。常见诱因包括不洁性行为、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损伤黏膜屏障。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可直接侵袭输卵管黏膜,导致充血水肿和脓性渗出。大肠埃希菌等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可能形成输卵管积脓。患者可能出现性交后出血、脓性白带增多,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2、邻近器官炎症扩散
阑尾炎、腹膜炎等腹腔炎症可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蔓延波及盆腔。克罗恩病导致的肠穿孔可能引起粪性腹膜炎并继发输卵管卵巢脓肿。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播散至生殖系统时,可能形成干酪样坏死病灶。此类感染常表现为持续下腹坠痛伴发热,超声检查可见盆腔包裹性积液。治疗需联合注射用青霉素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严重者需手术引流。
预防盆腔炎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经期性行为,及时治疗阴道炎等基础疾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促进组织修复。每日温水清洗外阴1-2次,更换纯棉内裤并煮沸消毒。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但需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盆腔的运动。出现发热或疼痛加重时须立即复诊,防止炎症导致输卵管粘连或不孕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