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咽部结核 咽部结核是怎么形成的
咽部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通常继发于肺结核。咽部结核的形成主要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局部黏膜损伤等因素有关。
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飞沫传播侵入咽部黏膜,当人体免疫力不足以清除病原体时,细菌在局部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咽痛、溃疡、颈部淋巴结肿大,可通过痰涂片抗酸染色或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2、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易发生结核感染。这类患者除咽部溃疡外,常伴有长期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需在抗结核治疗同时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艾滋病患者需联合抗病毒治疗。
3、局部黏膜损伤
咽喉部位因胃酸反流、异物刺激或过度发声导致黏膜破损时,结核分枝杆菌更易定植。临床可见咽后壁或扁桃体出现边缘不规则的潜行性溃疡,伴有吞咽疼痛。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必要时用复方硼砂含漱液局部清洁。
4、肺结核继发感染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出的含菌痰液可反复刺激咽部,导致继发性感染。此类患者往往有咳嗽、咯血等肺部症状,胸部X线可见结核病灶。需加强呼吸道隔离,联合使用乙胺丁醇片、链霉素注射液等二线抗结核药物。
5、淋巴血行播散
原发结核病灶中的细菌可能经淋巴或血液播散至咽部淋巴组织,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特征表现为咽侧索增厚伴多发结节,活检可见干酪样坏死。治疗需延长抗结核疗程至9-12个月,严重者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咽部结核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饮食选择高蛋白流质食物如牛奶、肉汤,避免过热或酸性食物刺激溃疡面;严格遵医嘱完成6个月以上的抗结核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注意与家人分餐,咳嗽时掩住口鼻;定期复查胸部CT和痰菌检测。出现持续发热、吞咽困难加重或咯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