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需要做十二指肠镜
十二指肠镜通常用于诊断或治疗十二指肠、胆管、胰管等部位的疾病,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结石、胆管梗阻、胰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等情况。当患者出现黄疸、反复上腹痛、不明原因消瘦、脂肪泻等症状时,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十二指肠镜检查。
1、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可能导致胆管梗阻、胆汁淤积,引发黄疸、右上腹绞痛、发热等症状。十二指肠镜可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直接观察结石位置,并采用取石篮、球囊扩张等方式清除结石。对于无法一次性取出的较大结石,可放置胆管支架缓解梗阻。
2、胆管梗阻
胆管梗阻可由肿瘤、炎症或术后狭窄引起,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深黄、陶土样大便。十二指肠镜能明确梗阻部位,通过放置塑料或金属支架恢复胆汁引流。对于恶性梗阻,支架置入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3、胰管狭窄
慢性胰腺炎常导致胰管狭窄,引发持续性上腹痛、消化不良。十二指肠镜可进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扩张狭窄段改善胰液引流。部分患者需多次支架更换以达到理想效果,同时需配合胰酶替代治疗。
4、十二指肠乳头病变
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早期癌变等病变可通过十二指肠镜活检确诊。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采用内镜下乳头切除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需定期复查以监测复发情况。
5、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当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灶时,十二指肠镜可探查十二指肠降段及乳头区域。对于血管畸形或小溃疡引起的出血,可通过电凝、钛夹等内镜技术止血。大量出血患者需联合血管介入治疗。
进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检查后可能出现咽喉不适、腹胀,通常1-2天自行缓解。若出现持续腹痛、呕血、黑便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长期放置胆胰管支架的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及时更换老化或堵塞的支架。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胆胰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