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临床主要症状有哪些 心内膜炎6个症状很凶险
心内膜炎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现象、脾肿大和奥斯勒结节。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心内膜引起的炎症反应,病情进展快且并发症凶险,需及时就医。
1、发热
发热是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低热或间歇性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发热可能与病原体释放的致热原有关,患者常伴有寒战、盗汗等全身症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万古霉素注射液等抗生素前需进行血培养检查。
2、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是心内膜炎的特征性表现,多由瓣膜赘生物形成导致瓣膜关闭不全引起。听诊可闻及新出现的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常见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瓣膜赘生物,严重者需行瓣膜置换术。
3、贫血
心内膜炎患者多伴有进行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可能与慢性感染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有关,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提示病情进展。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必要时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
4、栓塞现象
心内膜炎赘生物脱落可导致全身多器官栓塞,脑栓塞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肺栓塞出现胸痛、咯血,肾栓塞引起腰痛、血尿。预防栓塞需卧床休息,急性期可使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5、脾肿大
约半数心内膜炎患者可出现脾肿大,体检可触及左肋下肿大的脾脏。脾肿大与病原体持续刺激免疫系统有关,可能伴有脾区压痛。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严重脾功能亢进者需考虑脾切除术。
6、奥斯勒结节
奥斯勒结节是心内膜炎的特异性皮肤表现,为直径1-2毫米的紫红色痛性结节,多出现在指腹、趾腹处。结节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具有诊断价值。发现奥斯勒结节需立即进行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内膜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赘生物脱落。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保持口腔卫生,每日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遵医嘱完成4-6周抗生素疗程。出现新发发热、头痛、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