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感染途径是什么
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母婴垂直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行感染及医源性感染。该病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1、母婴垂直传播
母亲生殖道或血液中的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过程传染给新生儿。常见病原体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单纯疱疹病毒等。这类感染多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发病,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不稳定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青霉素类或抗病毒药物,如注射用青霉素钠、阿昔洛韦注射液等。
2、呼吸道飞沫传播
家庭成员或护理人员携带的呼吸道病原体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给新生儿。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患儿可出现鼻塞、咳嗽、肺部湿啰音等表现。治疗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3、接触传播
通过污染的手、衣物或器具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病毒等感染。患儿可能出现皮肤脓疱疹伴发肺部感染。需严格消毒隔离,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时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
4、血行感染
新生儿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脐炎、皮肤感染)中的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肺部。常见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表现为败血症合并肺炎。需进行血培养后选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5、医源性感染
住院期间因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导致病原体侵入,多见于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等耐药菌感染。患儿往往病情进展迅速,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高级抗生素,同时加强呼吸支持治疗。
预防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需注重孕期保健,避免孕产妇感染;分娩时严格无菌操作;新生儿护理前规范洗手消毒;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定期对婴儿用品高温消毒。发现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反复呛奶或肤色发绀时,应立即就医。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哺乳期母亲患病时应暂停亲喂并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