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牙周炎犯了怎么办
怀孕期间牙周炎可通过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局部治疗、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缓解。牙周炎通常由菌斑堆积、激素变化、口腔卫生不良、免疫力下降、遗传等因素引起。
1、口腔清洁
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除牙缝食物残渣。避免用力横向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轻柔清洁牙龈边缘。妊娠期激素变化易导致牙龈充血,清洁时出现少量出血属正常现象,无须过度紧张。
2、饮食调整
减少精制糖及黏性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适量食用苹果、胡萝卜等需咀嚼的蔬果,通过机械摩擦辅助清洁牙面。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刺激敏感牙龈,餐后及时漱口。
3、局部治疗
遵医嘱进行超声波洁治去除龈上结石,避免深度刮治等侵入性操作。可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含漱时头部稍后仰使液体充分接触发炎区域。妊娠中期相对稳定期是实施必要牙科治疗的最佳时段。
4、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B类抗生素控制感染。牙龈肿痛明显时可局部涂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禁止使用含甲硝唑或四环素类药物。发热超过38.5℃需及时就医评估。
5、定期复查
每2-3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监测牙周袋深度变化。妊娠晚期避免长时间仰卧接受治疗,可采用左侧卧位缓解不适。分娩后6-8周需全面评估牙周状况,必要时进行系统治疗。
妊娠期牙周炎可能增加早产风险,日常应使用孕妇专用漱口水维持口腔酸碱平衡,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漱口产品。保持充足睡眠和适度散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性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或颌面部肿胀需立即就诊。建议家属协助记录口腔症状变化,共同监督口腔护理措施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