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的症状有哪些 警惕肠伤寒的3个症状
肠伤寒的症状主要有持续发热、玫瑰疹、相对缓脉等。肠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典型表现为高热不退、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
1、持续发热
肠伤寒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呈阶梯式上升,持续1-2周。发热期间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这种发热特点与普通感冒不同,通常不会自行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补充足够水分,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
2、玫瑰疹
约30%患者在病程第7-14天会出现玫瑰疹,表现为胸腹部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毫米,压之褪色,无明显瘙痒感。皮疹通常持续3-5天自行消退。玫瑰疹是肠伤寒较具特征性的表现,出现时应高度怀疑本病。此时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不适。
3、相对缓脉
肠伤寒患者会出现相对缓脉现象,即体温升高但脉搏增快不明显,体温与脉搏不成比例。这与细菌毒素影响心脏传导系统有关。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现此类表现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抗菌药物。
肠伤寒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选择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所有疑似肠伤寒患者都应隔离治疗,排泄物需用漂白粉消毒处理。接触者应观察2周,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预防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食海鲜等可能被污染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