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腹泻引发是什么原因
轮状病毒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卫生条件差、季节因素及婴幼儿高发。轮状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主要侵犯小肠黏膜,导致水样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1、接触传播
轮状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粪便或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若未彻底清洁双手或消毒物品,易通过触摸口鼻感染。婴幼儿因探索行为频繁,更易接触污染物。预防需加强手卫生,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2、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免疫力较弱时,更易感染轮状病毒并出现严重症状。母乳喂养可帮助婴儿获得母体抗体,降低感染概率。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遵医嘱使用轮状病毒疫苗进行预防。
3、卫生条件差
饮用水污染、食物未充分加热或餐具消毒不彻底均可导致病毒传播。在卫生设施匮乏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率显著升高。改善水源安全、规范食品加工流程、定期煮沸消毒餐具可有效阻断传播链。
4、季节因素
轮状病毒感染在温带地区冬季高发,可能与病毒在低温环境中更稳定有关。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出现聚集性疫情。流行季节应加强环境通风消毒,出现症状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
5、婴幼儿高发
5岁以下儿童是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与其小肠黏膜病毒受体表达量高、胃酸分泌较少有关。患儿常表现为突发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易引发脱水。治疗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保护肠黏膜。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腹泻。注意臀部护理以防尿布皮炎,每次便后需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家庭成员需分开使用餐具,感染者衣物应煮沸消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重症的有效手段,建议适龄婴幼儿按程序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