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的穿刺部位?

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的穿刺部位主要有腰椎3-4间隙、腰椎4-5间隙、腰椎2-3间隙、腰椎1-2间隙及骶裂孔。

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的穿刺部位?

1、腰椎3-4间隙

腰椎3-4间隙是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最常用的穿刺部位之一,位于第三腰椎和第四腰椎之间。该部位解剖结构相对稳定,穿刺成功率高,适用于大多数下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操作时患者常取侧卧位或坐位,穿刺针经皮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后进入硬膜外腔,再突破硬脊膜到达蛛网膜下腔。该部位穿刺需注意避免损伤脊髓圆锥,成人脊髓圆锥通常终止于腰椎1-2水平。

2、腰椎4-5间隙

腰椎4-5间隙位于第四腰椎和第五腰椎之间,是另一个常用的穿刺部位。该间隙较宽,穿刺难度相对较低,特别适合肥胖患者或腰椎间隙狭窄者。由于位置更低,可进一步降低脊髓损伤风险,常用于髋关节、膝关节及下肢手术。穿刺时需注意该部位硬膜外静脉丛较丰富,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出血或血肿形成。

3、腰椎2-3间隙

腰椎2-3间隙位于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之间,适用于需要较高阻滞平面的手术,如剖宫产或上腹部手术。该部位穿刺可获得较高的麻醉平面,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需严格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由于靠近脊髓圆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神经损伤,需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实施。

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的穿刺部位?

4、腰椎1-2间隙

腰椎1-2间隙位于第一腰椎和第二腰椎之间,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患者存在腰椎下段畸形或需极高阻滞平面时。该部位接近脊髓圆锥末端,穿刺风险较大,可能导致严重神经并发症。实施前需通过影像学确认脊髓终止位置,严格评估适应症,通常不作为常规穿刺部位。

5、骶裂孔

骶裂孔是骶骨背侧的天然裂隙,可用于骶管阻滞,属于珠网膜下腔阻滞的特殊形式。该部位适用于会阴部、肛门及直肠手术,尤其适合儿童患者。穿刺时患者取俯卧位,定位骶角后进针,突破骶尾韧带即有落空感。操作需注意避免误入血管或穿透硬膜囊,导致全脊髓麻醉等严重并发症。

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的穿刺部位?

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患者需平卧6-8小时以防止低颅压性头痛,期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尿潴留,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驾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逐步恢复正常活动。若出现持续头痛、下肢感觉异常或排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