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铁导致的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铁导致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缺铁性贫血的一种,主要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当体内铁储备不足时,骨髓造血功能会受到抑制,红细胞生成减少,最终导致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长期铁缺乏还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认知功能。对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来改善,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同时,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可以适当补充。如果贫血症状较重,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铁剂治疗,如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变化。
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需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足够的铁摄入。婴幼儿、青少年、孕妇等铁需求量大的人群更应注意补充。烹饪时使用铁锅也有助于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如果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自行服用铁剂,以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