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属于非典型肺炎的一种。
1、病原体特性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细胞壁缺乏肽聚糖结构,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感染后潜伏期较长,通常为2-3周,在密集人群中易引起小规模流行。
2、临床表现
患者初期表现为咽痛、头痛等上呼吸道症状,随后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患者可无发热。肺部听诊可能正常或闻及少量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斑片状浸润影,多位于单侧肺下叶。
3、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查和核酸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核酸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可采用咽拭子或痰液标本。血常规检查多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4、治疗方案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克拉霉素片等。对耐药菌株可选用四环素类或多西环素胶囊。咳嗽剧烈者可短期使用右美沙芬糖浆,发热患者可配合布洛芬混悬液对症治疗。疗程通常需要10-14天。
5、预防措施
在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可降低感染风险。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并做好呼吸道隔离。易感人群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预防过量。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雪梨、百合等润肺食材。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胸片。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