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护理 盘点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调整饮食、适当活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护理。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道肿瘤、肠扭转、肠套叠、粪块堵塞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肠梗阻的基础护理措施,通过插入胃管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抽出,减轻肠腔压力。胃肠减压有助于缓解腹胀、呕吐等症状,降低肠壁水肿和缺血风险。操作时需注意保持胃管通畅,定期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胃肠减压期间需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2、调整饮食
肠梗阻缓解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初期可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逐渐增加稀粥、烂面条等半流食。避免食用高纤维、产气及刺激性食物,如豆类、粗粮、辛辣食物等。饮食应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减轻肠道负担。
3、适当活动
病情允许时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如床上翻身、床边坐起、缓慢行走等。适当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加重。活动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肠扭转或肠套叠复发。卧床期间可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轻柔按压腹部,每次5-10分钟。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乳果糖口服溶液润肠通便。药物治疗需配合胃肠减压和饮食调整,不可自行增减药量。用药期间需观察腹痛、腹胀等症状变化,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5、手术治疗
对于完全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等,具体根据梗阻原因和部位决定。术后需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逐步恢复饮食。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肠功能恢复缓慢,需配合胃肠减压和营养支持。
肠梗阻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不易消化食物。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适当运动有助于预防肠梗阻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