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的饮食疗法有哪些
小儿高热时可适量食用米汤、苹果泥、绿豆汤、藕粉、冬瓜汤等食物辅助缓解症状,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羚羊角颗粒、清开灵颗粒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调整饮食。
一、食物
1、米汤
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吸收,可为发热儿童补充能量。制作时宜选用大米熬煮至稀烂,滤去米粒后取上层清液,温度控制在温热状态。脾胃虚弱伴呕吐症状的患儿更适合少量多次饮用。
2、苹果泥
苹果泥含果胶和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补充水分。建议选择成熟苹果蒸熟后捣碎,避免生冷刺激。腹泻患儿应减少食用量,便秘患儿可适当增加。
3、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合风热型发热患儿。煮制时需将绿豆熬至开花,可加少量冰糖调味。脾胃虚寒或风寒型发热患儿不宜过量饮用。
4、藕粉
藕粉性平味甘,能生津止渴,冲调后呈半流质状态便于吞咽。建议用温水调成糊状,避免过稠影响消化。适合口腔溃疡或咽喉肿痛伴发热的患儿。
5、冬瓜汤
冬瓜汤有利尿消肿功效,对伴有小便短赤的发热患儿有益。烹煮时保留冬瓜皮增强疗效,建议清淡少盐。肾功能不全患儿需谨慎食用。
二、药物
1、布洛芬混悬液
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退热,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使用前需摇匀,具体用量需按体重计算。消化道溃疡患儿慎用。
2、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可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肝功能异常者禁用。
3、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为中成药,含柴胡、桂枝等成分,适用于外感风寒型发热。需用温水冲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糖尿病患儿不宜。
4、羚羊角颗粒
羚羊角颗粒具有清热镇惊功效,对高热惊厥有预防作用。宜饭后服用,可能出现轻微腹泻等副作用。过敏体质患儿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清开灵颗粒
清开灵颗粒含板蓝根、栀子等成分,适用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冲服时水温不宜过高,风寒感冒者禁用。用药期间需观察有无皮疹等过敏反应。
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居室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日监测体温3-4次。发热期间应保证每日饮水量,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若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刺激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