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愈合的注意事项
踝关节骨折愈合期间需要注意保护患肢、合理饮食、规范康复训练、定期复查以及预防并发症。踝关节骨折多由外伤导致,可能伴随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1、保护患肢
骨折初期需严格制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负重活动。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下床活动时应遵医嘱使用拐杖或助行器,防止二次损伤。若固定装置出现松动、断裂或皮肤受压疼痛,需及时就医调整。
2、合理饮食
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促进骨痂形成。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帮助组织修复。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减少水肿风险。吸烟饮酒可能延缓愈合,应严格禁止。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循序渐进开展康复锻炼。早期进行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等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抗阻训练。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宜,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4、定期复查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若发现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可能需调整治疗方案。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更需密切监测,血糖控制不佳会显著影响骨折修复。
5、预防并发症
长期制动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可穿戴弹力袜并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保持石膏干燥清洁,避免压疮和感染。关节僵硬者可通过CPM机辅助锻炼,严重粘连可能需关节镜松解手术。
踝关节骨折愈合通常需要8-12周,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补充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剂。康复期避免跳跃、奔跑等剧烈运动,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锻炼。夜间睡眠使用护踝保持中立位,外出行走选择硬底支撑鞋。若出现持续疼痛、皮肤发紫或发热,提示可能发生感染或血栓,须立即就医处理。定期随访至骨折线完全消失,逐步恢复正常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