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坐不住,是患上抽动症吗?若伴随3种现象,最好带孩子就医
最近有家长在后台私信,说自家孩子上课总是扭来扭去,写作业时小动作不断,怀疑是不是得了抽动症。其实孩子坐不住的原因有很多,未必就是疾病导致。但确实有些信号需要家长提高警惕。
一、正常好动和抽动症的区别
1、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学龄前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本来就短,这是大脑发育的正常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只是精力旺盛,需要通过运动来释放能量。这种好动往往在户外活动后会明显改善。
2、抽动症的特殊表现
抽动症的孩子会出现不自主的、重复性的肌肉收缩。比如频繁眨眼、皱鼻子、清嗓子等,这些动作往往不受控制,且在紧张时会加重。最关键的是,孩子自己会感到不适却无法停止。
二、需要留意的危险信号
1、动作伴随声音
当孩子不仅身体抽动,还发出怪声(如犬吠样咳嗽、重复词语等),这种情况更值得关注。声音和动作同时出现时,建议尽早就诊。
2、影响日常生活
如果抽动症状导致孩子无法正常上课、写作业,或者因此被同学嘲笑而产生心理压力,就需要专业评估。有些孩子会因为症状而拒绝上学。
3、持续时间超半年
偶尔的抽动可能是暂时性的,通常4-6周内会自行消失。但若症状持续半年以上,且越来越严重,就要考虑慢性抽动障碍的可能。
三、家长可以这样做
1、不要过度提醒
反复纠正孩子的动作可能适得其反,增加其心理压力。保持平常心,用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往往更有效。
2、记录症状特点
用手机记录孩子抽动的频率、时长和具体表现,这些资料对医生的诊断很有帮助。注意观察症状在睡眠时是否消失。
3、营造轻松环境
压力会加重症状,家长要避免给孩子太多课业负担。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均衡饮食都有助于改善状况。
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多数情况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改善,真正需要医疗干预的只是少数。但若确实存在文中提到的危险信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是明智之举。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给予足够的理解和耐心往往比急着贴标签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