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缺铁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铁需求增加、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铁摄入不足
老年人因咀嚼功能减退或饮食结构单一,可能导致动物肝脏、红肉等富铁食物摄入不足。长期素食者更易缺乏血红素铁,建议家长将瘦肉剁碎制成肉糜,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西蓝花促进铁吸收。若出现乏力、指甲脆裂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药物。
2、吸收障碍
胃酸分泌减少或胃肠手术后会影响铁离子转化,导致铁吸收率下降。此类患者常伴随腹胀、腹泻等胃肠症状,需避免与钙剂、浓茶同服影响吸收。针对萎缩性胃炎等基础病,可联合使用复方消化酶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调节胃肠功能,配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改善贫血。
3、慢性失血
消化道溃疡、痔疮反复出血是老年患者常见失血原因,女性还需排查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每日失血超过5毫升即可导致铁负平衡,患者可能出现黑便、血便等报警症状。除补充硫酸亚铁缓释片外,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必要时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止血治疗。
4、铁需求增加
合并慢性感染、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时,机体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这类患者血清铁蛋白可能正常或升高,但存在铁利用障碍。需先控制原发疾病,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蔗糖铁注射液,避免盲目补铁加重感染风险。伴随低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排查肿瘤。
5、疾病因素
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会干扰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导致铁代谢紊乱。此类贫血多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需定期检测转铁蛋白饱和度。治疗首选静脉用葡萄糖酸铁钠注射液,同时配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改善贫血,注意监测血压及血栓形成风险。
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保证每日摄入50-75克红肉,每周进食1-2次动物血制品,餐后1小时食用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提升铁吸收率。避免长期服用抑酸药物,有慢性出血症状时及时进行胃肠镜筛查。补铁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血红蛋白,达标后仍需继续补铁3-6个月replenish储存铁。运动建议选择八段锦等温和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