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疼痛怎么回事 这些原因会导致下肢疼痛
下肢疼痛可能由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肌肉劳损
长时间行走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下肢肌肉乳酸堆积,表现为小腿后侧酸胀痛,休息后减轻。建议局部热敷配合按摩,避免重复进行引发疼痛的动作。若48小时内未缓解,需排除肌肉拉伤可能。
2、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神经根受压可引发放射性下肢疼痛,常伴麻木感,咳嗽时加重。可能与久坐、腰部外伤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配合牵引治疗。严重者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狭窄导致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小腿肌肉剧痛,休息后缓解。与高血压、高血脂相关。需进行血管超声检查,确诊后可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西洛他唑片改善循环,必要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
4、骨关节炎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引发负重时疼痛,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超重、关节劳损是常见诱因。建议减少爬楼梯,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醋瑞因胶囊保护软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能有效。
5、痛风性关节炎
第一跖趾关节突发红肿热痛,血尿酸水平升高是主要病因。急性期可选用秋水仙碱片、依托考昔片控制炎症,缓解期需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日常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
下肢疼痛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腿部保暖,选择软底缓冲性能好的鞋子。控制体重可减轻关节负担,规律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夜间痛醒或伴发热肿胀,须及时就诊排查肿瘤、感染等严重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疼痛需优先排查血管和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