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流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蛋白质流失可能由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慢性炎症、消化吸收障碍、烧伤创伤等原因引起。蛋白质流失通常表现为水肿、乏力、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肌肉萎缩等症状。
1、营养不良
长期摄入蛋白质不足或热量缺乏会导致机体分解自身蛋白质供能。常见于极端节食、贫困地区人群或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鸡蛋、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粉剂。
2、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患者常伴随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配合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
3、慢性炎症
结核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长期炎症状态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持续升高,伴有发热、关节肿痛。需控制原发病,如使用利福平胶囊治疗结核,甲氨蝶呤片缓解类风湿症状。
4、消化吸收障碍
克罗恩病、慢性胰腺炎等疾病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肌肉纤维。患者多存在腹泻、消瘦症状。需补充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5、烧伤创伤
大面积皮肤破损使血浆蛋白直接渗出,创伤后高代谢状态也会加速蛋白质分解。需清创包扎后静脉补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合高蛋白饮食促进组织修复。
日常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1.5克蛋白质,优先选择鱼类、瘦肉、豆制品等生物价高的食物。重度蛋白质流失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消耗,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出现持续水肿或体重骤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