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 急性病毒性肝炎5个症状来势汹汹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腹胀腹泻、发热畏寒、肝肿大等表现。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强传染性,需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1、乏力
乏力是病毒性肝炎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常感觉四肢沉重、精神萎靡,轻微活动即感疲劳。这与肝脏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有关。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可适量补充葡萄糖、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若伴随意识模糊或嗜睡,需警惕肝性脑病可能。
2、食欲减退
肝炎病毒会抑制胆汁分泌,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导致患者出现厌油腻、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建议选择低脂易消化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少量多餐。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保肝药物。
3、黄疸
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白发黄,尿液呈浓茶色,是因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甲型肝炎黄疸期通常持续2-6周,血清胆红素可超过171μmol/L。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光疗。黄疸进行性加重伴皮肤瘙痒时,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缓解症状。
4、肝区疼痛
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受牵拉,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按压时加重。体检可发现肝肿大伴触痛。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若疼痛突然加剧伴休克症状,需警惕肝破裂等并发症,应立即就医。
5、发热
病毒血症期可出现38-39℃中低度发热,通常持续3-5天,部分患者伴寒战头痛。此时需物理降温,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可能损伤肝脏的退热药。若高热不退或出现谵妄,提示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保证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2000千卡,蛋白质供给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半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个人卫生,餐具毛巾专人专用,排泄物需用漂白粉消毒。家庭成员应接种肝炎疫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定期复查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及肝脏超声,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