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肾衰竭急性发作警惕6大原因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主要有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药物或毒物损伤、严重感染、血管性疾病等。肾衰竭急性发作需警惕血容量不足、肾小球疾病、尿路梗阻、肾毒性药物、脓毒血症、肾动脉栓塞等6大原因。
1、肾前性因素
血容量不足是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肾前性原因,可能与大量失血、严重腹泻、过度利尿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少尿、口渴、皮肤弹性下降等症状。治疗需及时补液恢复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改善肾血流。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性因素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等肾小球疾病可直接损伤肾单位。患者常见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需进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可能需使用甲泼尼龙片冲击治疗或环磷酰胺注射液控制免疫反应。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3、肾后性因素
双侧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压迫等导致肾盂积水,可引起梗阻性肾病。典型表现为突发无尿伴肾区胀痛。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紧急处理包括留置双J管或经皮肾造瘘。长期未解除梗阻可造成不可逆肾损伤。
4、肾毒性物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重金属等肾毒性物质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临床可见尿量减少、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应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行血液净化治疗。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可能有助于减轻造影剂肾病。
5、严重感染
脓毒血症时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可导致肾灌注不足和微循环障碍。患者多伴有高热、寒战、低血压等全身症状。需积极控制感染源,早期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同时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6、血管性疾病
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可造成肾梗死,多见于房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突发腰痛伴血尿是特征性表现。需行血管造影确诊,治疗包括抗凝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必要时行介入取栓。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肾萎缩。
急性肾衰竭患者应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每日测量体重监测液体平衡。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适量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预防感染。所有用药均需经肾内科医师评估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