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如何预防 揭晓细菌性痢疾的四个预防方法
细菌性痢疾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传染源、接种疫苗等方式预防。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1、注意饮食卫生
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生食蔬菜水果前需彻底清洗,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海鲜或肉类。不饮用生水,食物应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处理生熟食物的刀具和砧板需分开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2、加强个人防护
接触患者排泄物或污染物时应佩戴手套,处理后立即洗手消毒。婴幼儿护理者需特别注意手部清洁。在疾病流行季节或前往高风险地区时,可随身携带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家庭成员中出现腹泻患者时,应对其餐具、衣物进行单独消毒处理。
3、避免接触传染源
不与细菌性痢疾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患者粪便需用漂白粉消毒后再处理,患者的呕吐物和污染衣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流行期间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接触已知的腹泻患者。托幼机构发现病例时应及时隔离并做好环境终末消毒。
4、接种疫苗
目前国内已有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菌苗,对部分血清型志贺菌有交叉保护作用。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旅游者等可考虑接种。疫苗接种后仍需配合其他预防措施,保护期约6个月至1年。特殊人群接种前需咨询医生评估禁忌证。
预防细菌性痢疾需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厨房和卫生间。夏季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食物储存,剩饭菜需冷藏并在24小时内食用。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从事餐饮或托幼工作的人员需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复工。日常可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但不宜替代正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