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猩红热的小儿会有哪些反应
猩红热患儿通常会出现发热、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皮疹等反应。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多见于2-10岁儿童。
1.发热
患儿发病初期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有畏寒、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通常持续3-5天,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可帮助退热。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室内通风,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
2.草莓舌
发病2-3天后舌乳头红肿突出,呈现典型草莓舌表现,随后舌苔脱落形成杨梅舌。患儿可能出现吞咽疼痛、食欲下降。家长可准备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口腔不适。
3.全身皮疹
发热后1-2天出现弥漫性细小丘疹,压之褪色,从颈部、胸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在皮肤皱褶处密集形成帕氏线。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脱屑,尤以手足部位明显。家长需保持患儿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抓挠。
4.咽峡炎
多数患儿伴有明显咽痛、扁桃体肿大及脓性渗出物。严重者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医生可能开具青霉素V钾片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进行抗菌治疗。家长需督促患儿按时服药,用温盐水漱口缓解咽部不适。
5.并发症
未经规范治疗可能出现化脓性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等局部并发症,或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远期并发症。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阿奇霉素颗粒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家长发现患儿出现耳痛、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应及时复诊。
猩红热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1周,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使用专用餐具并定期消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康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2-3周以防诱发心肌炎。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