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三天了还是肿走路也痛
崴脚三天后仍肿胀疼痛可能与软组织损伤、韧带拉伤或骨折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通过X光或核磁共振明确损伤程度。
崴脚后局部肿胀疼痛是常见表现,通常与踝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有关。损伤后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局部出血和炎性渗出,形成肿胀。轻微扭伤时肿胀可能在1-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若肿胀持续存在并伴随明显疼痛,可能提示存在韧带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最易受损,严重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疼痛在负重行走时加重是典型表现,可能与损伤组织受到牵拉有关。
少数情况下持续肿胀疼痛可能提示隐匿性骨折,如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或距骨骨折。骨质疏松患者、高强度运动人群发生骨折风险较高。骨折引起的肿胀往往更为显著,可能伴随皮下淤血面积扩大。踝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剧烈。若肿胀同时伴随皮肤发红发热,需警惕感染可能。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并发症风险更高。
崴脚后应及时采取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等处理。三天后症状未缓解需尽早就医,避免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康复期间可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帮助软组织修复。避免过早负重行走或热敷按摩,防止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