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消化道摄入、血液传播以及眼部接触五种方式。

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1、呼吸道吸入

职业环境中悬浮的粉尘、烟雾、气体或蒸汽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长期暴露于矽尘可能导致矽肺,接触苯蒸气可能引发血液系统疾病。防护需佩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定期监测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2、皮肤接触

有机溶剂、酸碱溶液等化学物质可能通过皮肤或黏膜吸收。如长期接触苯胺染料可导致中毒性肝损伤,氢氟酸接触可造成深度组织坏死。应穿戴防护服、手套等装备,接触后立即用清水冲洗,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有害物质。

3、消化道摄入

工作场所饮食或吸烟时可能误食附着于手部的有害物质。铅作业人员若未彻底清洁双手即进食,可能导致铅在体内蓄积。需严格区分工作区与饮食区,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食吸烟。

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4、血液传播

医护人员等可能通过针刺伤接触患者血液,存在感染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病原体风险。使用安全型医疗器械,规范操作流程,发生暴露后立即挤压伤口并消毒,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

5、眼部接触

飞溅的化学液体或金属碎屑可能损伤眼睛。强酸强碱入眼可致角膜烧伤,金属碎屑可能导致机械性损伤。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发生事故时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预防职业病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控制如安装局部排风设备,行政管理如轮岗减少暴露时间,以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发现异常及时调离岗位。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高防护意识,作业时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从源头上阻断危害因素侵入途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